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体育 > 综合

文体商旅融合,赛事矩阵成湖北文旅新引擎

2025-10-18 20:27:52


在2025年武汉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决赛中,美国选手高芙2比0战胜美国选手佩古拉,夺得冠军。(薛婷 摄)

赛事正成为湖北文旅最亮眼的“流量入口”,也成为促进消费的助推器。

10月12日,2025武汉网球公开赛正式收官,美国选手高芙夺冠。作为WTA1000级顶级赛事,本届武网凭借“史上最强阵容”引爆热度——卫冕冠军萨巴伦卡冲击“四连冠”、新科温网冠军斯瓦泰克空降,11位大满贯单打冠军同场竞技的盛况,让赛事全程上座率稳居高位。


不止武网,2025年以来湖北已形成多品类赛事矩阵:武汉马拉松、湖北省全国百强县篮球赛、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(汉超)、京山网球公开赛、斯诺克武汉公开赛、国际足联女足冠军杯等陆续开赛,各具特色的赛事持续吸引人流。支点记者从湖北省体育局获悉,今年春夏两季,全省共办各类赛事及配套文旅活动超3600场,体育直接消费10.76亿元,拉动旅游、交通、住宿等相关消费近60亿元。


赛事门票升级为“城市体验通行证”。数据显示,体育旅游收入在旅游景区、旅行社收入中占比超过20%,赛事正成为湖北文旅最亮眼的“流量入口”,也成为促进消费的助推器。


“汉超”打响揭幕战。(任勇 摄)

赛事密集:湖北打造“地域名片”IP

作为网球名将李娜、郑钦文等的家乡,湖北自带深厚的网球运动和赛事基础。2025武汉网球公开赛是武汉第8次举办该赛事,不仅凭“史上最强阵容”赚足关注,更通过一系列服务创新深化赛事IP价值。

为提升观赛与参与体验,本届武网推出多项新举措:光谷国际网球中心全面升级选手更衣室与休息区;首次开放球员训练场,让球迷能近距离观看选手备战;场外嘉年华区域也完成提档升级,面积扩大至6000平方米,丰富观众赛后体验。此外,赛事还联动武汉天地、龙湖滨江天街等核心商圈打造“第二现场”,将观赛氛围从赛场延伸到城市街头。


“武网不仅是单一的体育赛事,更成为展现武汉城市活力的文化符号。”武汉体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涛表示,从阵容到服务的双重升级,让武网成为连接体育与城市文化的重要纽带。去年,武网吸引了近19万观众入场观赛,外地观众超四成。


湖北县域也正以特色赛事打造专属“地域名片”。9月20日,2025京山网球公开赛拉开帷幕,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名选手挥拍参赛。这座常住人口不足60万的小城,拥有300多片标准化网球场,每万人拥有量达5.6片,居全国县市之首。京山打破县域局限,成为WTA125赛首个县级举办地,也是继北京中网后全国第二个国际职业网球男女合赛举办地,让“小网球”撑起了县域IP的大名气。


湖北赛事版图正持续扩容,支撑起更广阔的赛场,也逐渐成为展现地域特色的窗口。


9月25日,汉超高校组揭幕战在华中科技大学运动场开赛。汉超期间,武汉各区更借势“花式带货”:江夏邀参赛队伍品尝梁子湖螃蟹,经开区叠加车谷消费券拉动汽车消费,新洲区凭票根免六大景区门票。汉超举办不到1个月就累计吸引13万球迷现场观赛,系列活动直接撬动消费近1亿元;


9月27日,2025滑翔伞定点世界杯总决赛在荆门圣境山开幕,这座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飞行营地同步推出草地音乐会、飞行器材展,观赛人群与体验游客相互叠加,赛场与景区的边界逐渐模糊;


恩施则构建“赛事矩阵”:8月,第三届“恩BA”篮球赛举办,赛场周边设置土家织锦市集,恩施女儿城非遗传承展演基地非遗队伍走进赛场,用山民歌传递风情,为赛事增添浓郁文化氛围;9月13日,中国公路自行车公开赛(恩施站)开赛,1200名选手穿行于恩施大峡谷—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赛段,群山层叠、秋色如染。赛场外,西兰卡普非遗文创、恩施玉露等特色农产品展销十分吸睛。


“湖北倡导‘跟着赛事去旅行’,我们大力推动文体商旅融合发展,推行‘票根经济’模式,联动商圈、景区、酒店,凭观赛参赛的‘票根’享受餐饮、住宿、游玩优惠,打通不同场景,延伸消费链条,以体育流量带来消费增量。”湖北省体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水兵表示。


10月6日,2025武汉体育金秋消费季启动,活动期间发放1000万元体育消费券,覆盖多元运动与消费场景。今年国庆、中秋双节期间推出的“票游荆楚”政策更实现全省联动,形成“观赛—消费—游览”的完整闭环。


双节期间,湖北省体育消费交易金额为45.74亿元,同比增长7.05%,全省体育旅游共接待游客1571.01万人次,同比增长15.66%,赛事IP的文旅拉动效应持续显现。


2025武汉马拉松开跑。(倪娜 摄)

文旅商体融合:从聚人气到创价值


放眼国内,成熟赛事的经济带动效应早已形成标杆。今年最火爆的江苏足球超级联赛(苏超),联动“赛事IP+城市文旅”,江苏省及各地市推出1800多项文旅活动、130多项惠民措施,直接拉动文旅消费106.74亿元,为全国体旅融合提供了范本。


湖北正通过多元赛事落地生根,从城市形象传播到资源盘活,从产业升级到民生改善,搭建起全方位的价值体系。


赛事是城市风貌的流动名片,武汉马拉松作为湖北最具代表性的赛事,已是中国田协、国际田协“双金标赛事”。汉马赛道串联长江大桥、东湖、黄鹤楼等12处城市地标,被誉为“中国最美马拉松”。


“今年有7.1万人次游客因武汉马拉松到访江城,外地跑者因参赛产生的直接消费总额1.17亿元,同比增长40.6%,综合效益达32.56亿元。”汪涛对支点记者介绍。


“跑一次汉马,认识一座城”成为众多跑者的共同感受。2025年汉马以“樱花季越江湖”为主题,特意将赛事时间调整至樱花盛放期,赛道沿线设置超27处樱花打卡点,同时推介赛道周边的东湖樱园、晴川阁等赏樱景点,让武汉的自然景观与赛事深度融合,真正实现“以赛为媒”传播城市魅力。


赛事与景区流量叠加,还能破解景区“淡旺季失衡”痛点,2025湖北文旅第二届夏日桨板系列赛便是实例。一系列赛事在咸宁九宫山、石首三菱湖、恩施大清江等4A级景区举办。


以咸宁九宫山站为例,比赛期间,当地最大酒店持续满房,桨板赛带动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276%,四站赛事带动相关消费收入1500万元。“以前7月中旬才进入避暑的高峰期,现在7月初景区就因赛事热闹起来。”湖北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尧接受采访时表示,赛事有效延长了消费时长,实现景区流量和垂类运动流量双向叠加。


赛事带来的不仅是短期消费热潮,更在于带动一方的产业升级。京山市副市长李伟介绍,依托深厚网球基础,京山全力培育网球赛事、培训、装备制造、运动康养、体育旅游等关联产业,逐步构建以“网球+”为核心的全产业链生态。


京山以赛招商,今年已签约超100个亿元项目,并正在规划1887亩网球数智产业园,对接斯波阿斯、恰好时等知名体育企业入驻。今年上半年,京山“网球+”产业收入达17.2亿元,同比增长41%。


文旅商体融合的最终价值,始终锚定民生获得感。京山建成“10分钟网球健身圈”,公共场馆白天免费、夜间仅收20元灯光费,普通市民也能享受专业场地;恩施篮球场数量已达4560个,基本实现“村村有球场”,当地村民感慨:“以前打球要跑5公里,现在家门口就能组队开赛。”

这些硬件升级与服务优化,让赛事资源转化为长期惠及民生的公共资源。文旅商体融合已成为湖北激活消费、升级产业、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。


2025湖北文旅第二届夏日桨板系列赛(企业供图)

长效运营:从细节深耕到生态构建

当一场场赛事举办完成,热度褪去,如何让文旅商体融合效应持续发酵?湖北各大赛事通过精细化运营、跨域联动与长期布局探索可持续路径,同时瞄准短板明确优化方向,力求将“短期流量”转化为“长期品牌”。


武汉网球公开赛以“宠粉升级”为核心,在服务细节处持续打磨:全新升级的即亮LED灯在夜间赛事中打造炫酷灯光秀;针对晚场观众返程难题,开通覆盖武汉三镇5个核心点位的定制公交,末班车延时至赛事结束后1小时……长期深耕下,赛事商业价值同步提升。“今年劳力士、中国人保、中国银行等知名企业主动接洽合作赞助,这是赛事影响力与品牌认可度提升的直接体现。”汪涛表示。


汉超在传播破圈和跨域联动上做出特色,搭建长效传播体系,全网曝光量突破1亿次。


“我们参考了江苏‘苏超’的全媒体运营思路,赛季刚开始就策划了‘猛龙不过江’的趣味短视频,把武汉各大赛区的开赛氛围直接拉满。”湖北文旅集团商务会展公司商文旅部部长李婕告诉支点记者,除了赛前预热,赛中不断发布球员训练幕后、赛事高光镜头,让热度持续发酵;还在湖南“湘超”开赛前夕,邀请长沙代表队赴汉口赛区开展交流赛,通过跨省联动扩大赛事辐射范围。


尽管湖北文旅商体融合已取得一定成效,但仍需补齐短板。一方面,需要耐心培植群众基础,推动赛事从“专业活动”走向“全民参与”。同时,继续引进、打造精品赛事。


以武网为例,与其他国际网球赛事相比,在男子赛事配套、软硬件配套、群众参与度等方面仍有差距。“国外网球运动有200多年发展历史,国内从2000年左右才起步,差距客观存在,但可通过长期培育缩小。”汪涛坦言。


卢尧表示,湖北体育产业集团下一步将在神农架、武当山投资打造赛事IP,并引进国际知名赛事IP。


另一方面,需统筹全省宣传资源,避免赛事宣传“各自为战”。当前湖北各类赛事宣传多分散在各主办单位,缺乏统一的“湖北赛事IP矩阵”。业内人士建议,可依托“票游荆楚”政策,打造“湖北赛事旅游地图”,让赛事宣传与全省文旅推广形成合力。


体育是引流的密码,文旅是留客的载体。如今,长江沿线的龙舟赛、桨板赛让江水成为“流动赛场”;神农架、武当山、恩施的山地自行车赛、徒步大赛串联生态资源;武汉都市圈的足球、网球赛事带动商圈消费;县域层面的篮球、滑翔伞赛事激活乡村旅游——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全域布局”,湖北文体旅商融合的长效版图正逐步成型。根据规划,2025年湖北户外运动产业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。湖北正以赛事为笔,持续书写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的精彩故事。

编辑丨胡馨月

编审丨李剑军


新浪微博|@支点财经

地址|湖北·武汉·楚天传媒大厦